马斯克评价tiktok?马斯克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
大家好,关于马斯克评价tiktok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,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宁愿赔3.7亿,马斯克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的知识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!
本文目录
为什么宁愿赔3.7亿,马斯克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
美国上市公司高管大多并非技术出身,而是所谓的职业经理人,
也就是专门研究商业、研究公司治理、研究如何管理公司,例如MBA专业。
石油企业招ceo,一般不会从研究石油的人里招;
科技企业招ceo,一般不会从码农里招;
工厂招ceo,不会从工人出身的人里招;
这些企业往往去贝恩招、麦肯锡招职业经理人,因为觉得这些人懂管理,像美国那些著名的商学院MBA项目,学生每天学习企业管理,看各种公司的案例,就是在培养这种人。
美国人是非常相信这一套的。现代上市公司的基础是所有权-管理权分离,而美国把这个基础贯彻到底,并且确实在大规模专门培养专职负责管理的人,他们也相信有这么一套所谓的“leadership”、“managementskill”能应用在管理实践中。
这种风气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接纳和发扬,提起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,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白手起家、把这个企业给打拼出来的创始人,大家觉得这些人牛逼,也都是牛逼在能抓住机遇,有眼界,而不是有精巧的管理技术。
但是美国的大公司的一号人物一般都是身为职业经理人的CEO,真正的大股东、大合伙人往往都在幕后了。
像MBA这种学位在国内一般是被大众瞧不起的,觉得是有钱人镀金或者总裁班一类的学位,但在美国非常受推崇,甚至往往被大公司招聘时认可为是与PhD、JD同等级的学位,也是为此。
在美国的印度人为了证明自己这个群体的优秀,特别爱把自己的同胞在美国企业做管理的成就挂在嘴边,包括有多少多少大企业的ceo是印度人,多少多少大企业的高层都是印度人。
这些人说得也没错,印度人确实有很多刚才说的这种典型的职业管理人,按照这种专门的美式“管理学”来工作。
这种方法论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所谓的“impact”。这个词在美国职场实在太深入人心了,似乎可以翻译成影响力,但又有点不同。
impact是美式项目管理的核心,每当要做个什么项目,干一件什么事,职场里的上级就要问、就要评估这个项目、这件事有什么impact,值不值得花时间花资源,与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不是契合。只要impact大,就是大大地好;没有impact,一个项目和它的成果就一文不值。
在很多美式公司里,impact的定义越来越异化,已经从对产品、对用户的impact演变成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impact,这就偏离核心了。
例如,要开发一个系统或者一个app,首要的是保证能流畅运行,让用户有好的体验,而不是天天弹bug让人不胜其扰,这比开发上线一个花里胡哨又没有很多人用的新功能重要的多,要论impact,这种努力对用户和产品impact是最大的。
但是这种东西对经理人的职业发展没用啊,弹bug会造成多少潜在的用户流失是很难量化的,没法包装得很重要;
而且上面会想:我花几个、几十个米来请你管理公司,你就跟我说要把bug修修?我想干这个的话花几十万弄个码农来主导不就得了,要你何用?
所以作为经理人,就要去pitchfancyidea,要给股东画最美好的蓝图、做最尖端的划时代项目、实现最华丽的功能,再描述一下这些新项目新功能能如何引领行业,如何吸引数百万新用户,如何让公司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…对股东来说这才叫肉眼可见的impact。
这样的好处是,通过提出新项目新方向,就能拿到更多的资源、招更多的人,巩固自己的地位,并且成为了更多尖端项目的领导者的话也能增强自己的履历,将来跳槽也有很大用处。
即使有一天要走,一个招募和管理了上千人团队、领导元宇宙/区块链/web3新项目的ceo也比带着现有团队集中精力修bug的ceo更受欢迎,不如说后者压根没公司要。
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用户抱怨,有些app整天出没用的新功能,但连最基本的无bug流畅使用都做不到。
说白了就是因为管理者好高骛远,整天忙于这些华而不实的新项目,不屑把资源和人力投入在基础使用上。
这样做确实会让用户怨声载道,但对管理者个人的发展好啊,有了impact,有了资历,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团队,管理人怎么会不选择新项目而去修bug呢?
至于股东,股东也觉得这样好啊,毕竟管理人画的大饼里说新项目能带来百万新用户,千万流量,自己就剩等着捞钱了。
至于不修bug会不会使用户流失?股东就是持股收钱的,管理者不说,股东哪知道有这么多bug。这在经济学上是一种委托-代理问题,也就是说代理人不按照委托人的利益干活,而是为自己的利益干活,经济学里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,不外乎是让代理人的薪酬与公司业绩更加挂钩,从而让他老实为公司和自己赚钱。
但现实中有很多薪酬以外的因素,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法解决。
烙印可以说是美国职业经理人的代表和集大成者,这些毛病也被他们中的管理家学了个十足十,甚至发扬到了极致。每天画大饼、pitch新项目,把公司的蓝图描绘得华丽无比,做最fancy的东西,招最多的人,拿最多的钱和资源,甚至也不是有意吹嘘,而是打心底里觉得管理者就该这样,要有“vision”、要能把公司引导到伟大的方向。
如果有一天原形毕露,吹的泡沫破了,连自己带团队一起下岗怎么办?管他呢,反正我自己的履历厉害得很,会有别的公司要的,我是职业经理人嘛。但到最后就是没人修那些bug。
当然美国公司的股东们也有问题,例如波音,将自己的大量资源花在维护自身股价上,波音早就被掏空了····
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比尔盖茨、乔布斯、马斯克这样的天才呢
因为你知道的太少,你如果知道背后原因,就不会提出这么幼稚的问题了,比尔盖茨不是天才,她老娘是IBM董事,他的Dos系统是买别人的,其次中国人文化注重团队协作,美国人喜欢造明星.最后就是两国制度差别。
关于马斯克评价tiktok的内容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